3D时代液晶面临利润骤跌,长虹等离子迎发展拐点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1-08-17
分享到
"苦尽甘来"这四个字似乎是对国产等离子发展历程的最好诠释,从中国首条等离子屏生产线"破土"而出,再到中国首部3D等离子屏正式下线,由长虹领跑的中国等离子行业,在经历了外资品牌的技术封锁与液晶阵营的挤压后,终于在3D的洗礼下一直被市场低估的价值获得了浴火重生的机遇.

“苦尽甘来”这四个字似乎是对国产等离子发展历程的最好诠释,从中国首条等离子屏生产线“破土”而出,再到中国首部3D等离子屏正式下线,由长虹领跑的中国等离子行业,在经历了外资品牌的技术封锁与液晶阵营的挤压后,终于在3D的洗礼下一直被市场低估的价值获得了浴火重生的机遇。

来自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期间,全国等离子电视销量为210万台左右,成长速度同比上一年增长约25%,到2011年1月至4月,等离子电视成长速度已超过了30%;同一时期,液晶同比增长只有6.6%。

面对国产等离子阵营的强势崛起,业内人士认为,正是自主创新赋予了中国等离子行业强大的竞争实力,伴随等离子技术的升级及相关产业链的完善,2011年或将成为中国等离子产业拐点之年。

液晶面板疲态尽显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用来形容眼下的彩电面板市场再合适不过。曾几何时,由于受液晶挤压,等离子几度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在国内等离子市场中,仅有长虹等为数不多的国产品牌还在坚持等离子之路。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液晶与等离子的地位正发生微妙变化。

从2010年5月开始,全球液晶面板价格便一路下滑,到今年8月已经连续14个月出现下滑。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面板巨头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巨亏,友达、奇美和三星电子发布的二季度报告显示,三家面板巨头当季的净亏损分别达到24亿元,29亿元和12.7亿元,而另外一家面板巨头LGD也预测将出现亏损。

业内人士表示,液晶面板行业过去几年都非常困难,全球金融危机一度让台湾地区的两大巨头开工率下降到50%,2010年在各国刺激政策下面板行业曾一度盈利,但是短暂的两个季度盈利后于去年第四季度又重新进入亏损。

在液晶面板价格大跌的同时,大批面板厂商也面临着惨淡的财报。今年一季度,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制造商奇美电子亏损约4.82亿元人民币,超过外界预期。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厂商“LG显示器”的一季度财报则显示,其净亏损1亿美元,收入下滑8.7%。该公司表示,一季度液晶面板的平均售价下滑了 17%,而目前面板业务占到该公司的一半。另外一家液晶面板巨头——韩国三星电子在财报中指出,液晶面板业务一季度表现较差,销售额同比萎缩5%,亏损总额高达2300亿韩元。而在国内市场,目前中国液晶电视机销售增幅已经从去年的24%下滑到15%,市场需求增长明显放缓。

“液晶面板价格的走低,根本原因仍然是供大于求”,家电专家刘长清表示:“由于大规模上马面板生产线,势必将会导致面板供应量发生巨大的增长,如果需求跟不上,到时面板的价格也将会大幅度下降,企业的生存便成了风险。”

等离子借3D东山再起

家电行业历来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液晶市场疲态尽显之时,3D热潮的来袭却让泥潭中跋涉的中国等离子产业一下看到了曙光。

“等离子和3D之间高度的契合性是等离子受到瞩目的根本原因,”一位彩电行业专家指出,“由于等离子电视拥有比较高的刷新率,而且在显示尺寸方面相比液晶电视更有优势,同时具备高对比度、高色彩度以及高动态清晰度等优势,因此也为显示3D画面提供了最佳的平台。此外,等离子电视所具备的动态解析度优势也直接解决了3D显示中的重影问题。”

除此之外,成本因素也成为等离子的另一大优势。据了解,液晶实现3D显示所增加的成本,至少是等离子的5倍以上,而等离子在实现3D技术方面几乎没有成本增加。据长虹电视相关负责人透露,对于彩电生产商来说,等离子的毛利率是LED的2倍以上,特别是实现屏和整机的一体化生产以后,产业可盈利空间更是得到空前的提升。

由于技术和成本两方面优势明显,中外彩电企业对于等离子项目的关注程度也日益提升,以长虹、松下为首的等离子“主力军”不断建厂扩能,而三星、TCL、康佳、海信、创维、海尔等电视品牌也相继涉足或者回归等离子领域。

相关数据显示,长虹量产的虹欧等离子项目产能已按计划从216万片增长到300万片,未来将可以充分满足国产等离子的市场需求。在外资品牌中,上海松下等离子公司SP3项目奠基仪式已经举行,其等离子面板将从每年30万台的产能增加到300万;而日立与安徽鑫昊在华中合作的年产150万片42英寸等离子面板的生产线也已经正式投产,此外,三星原产量也从原来的500万片扩升至700万片。

对于等离子、液晶两大阵营的新一轮博弈,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平板电视普及以来,等离子主要在42寸及以上的大尺寸领域占有绝对市场优势,但却因为中小尺寸液晶的占比数量大,导致等离子的市场优势一直被市场低估。随着等离子显示技术在与3D技术的结合上显示出巨大优势和潜力空间,等离子电视的增速已经超过液晶。

厚积薄发迎来市场拐点

等离子的全面复苏是否完全归功于3D电视的兴起?等离子行业又是如何做到逆境中崛起?对此,彩电行业专家认为,虽然3D技术对于等离子行业的催化剂作用不可否认,但从整体上来看,等离子行业全面提速更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全球范围内,等离子已经逐渐被公认为未来的主流显示器。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全球40英寸大屏幕电视市场上,等离子电视的占有率接近70%,占据绝对优势。

而与国际环境相呼应,国内等离子在3D显示方面独特的优越性使其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在42寸以上,尤其是50寸以上规格,等离子具有相当的价格优势,市场占比和盈利能力明显优于同尺寸液晶产品。以长虹为例,目前长虹已经相继推出58英寸、63英寸等多款3D欧宝丽电视。

在此基础上,等离子行业上游产业链的突破也使其拥有了与液晶一较高低的底气和信心。据了解,长虹目前已经通过PDP模组和整机的一体化生产,实现了从PDP屏的显示基板、驱动及电源组件到整机产品的一体化设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整机的定义,避免了在屏模组功能及性能上的冗余和缺失,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相较之下,液晶面板量的70%仍需由日韩企业生产,还有30%的面板生产量来自台湾,在这种局面下,“自主造屏”已经成为影响二者利润空间的重要因素。

除了市场环境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消费者对高画质大尺寸电视需求的回暖也进一步刺激了等离子产业的复兴。据《中国城市平板电视消费者需求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与液晶电视用户70%的二次购买意愿相比,在二次购买平板电视的消费者中,等离子电视用户中有87%仍然会选择等离子电视。显然,等离子电视用户的忠诚度高于液晶电视用户,这也让等离子电视生产商信心倍增。

此外,在“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利好政策也为等离子快速发展增添助力。据了解,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三部委已经联合公布了《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其中进一步明确了鼓励等离子显示屏、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显示器件制造。这是继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明确推动等离子显示屏、有机发光二极管、3D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关键部件产业优化升级和加快发展后,再次鼓励该行业发展的重要信号。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