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仪器仪表业基地"十二五"创新发展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1-11-01
分享到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刚刚发布的《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未来5年,全行业将大力推进企业结构调整,重庆以及环渤海三个产业集聚地.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刚刚发布的《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未来5年,全行业将大力推进企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长三角、重庆以及环渤海三个产业集聚地。

云集了近200家中外厂商、千余种精品的2011中国国际仪器仪表博览会,汇集了中外的目光。西门子、ABB、GE等欧美巨头通过代理商带来微电子、物联网等国际前沿技术和产品;京仪集团、川仪集团、天仪集团、上自仪等重量级国企在展会上展示最新产品。

“从2011中国国际仪器仪表博览会,我们看到了丹东抢占行业制高点的勃勃雄心。”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区销售经理李江表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5到10年差距,谁能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抢得先机,谁就能执未来10年中国制造之牛耳。”

从博览会获悉,到2015年,国内仪器仪表行业将达到万亿规模,较2010年实现倍增。随着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启动,仪器仪表行业迎来新一轮高增长期。“仪器仪表是中国制造业的最后一块短板。”这是与会院士、专家和厂商代表们的共识。现代仪器仪表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民生、医疗等各个领域,特别是我国深空探测、深海及地球深部探测、载人航天、大飞机、航空母舰、核电、高速铁路、大型石化以及医疗健康等国家重大工程和国计民生的发展,对现代仪器仪表技术提出了更迫切的要

“展会是当前中国仪器仪表市场‘三国鼎立’的缩影。”京仪集团展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西门子、ABB等国际巨头正在抓紧抢占中国市场,特别是当前高端仪器仪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国内厂商在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等领域还属空白;京仪、川仪、天仪、上自仪等“国家队”,正在紧密跟踪国际先进技术;而以丹东仪器仪表基地企业为代表的新兴势力,迅速崛起。后两者已经开始全面、深入合作。本届展会开幕式当天,达成92个签约项目,签约总额3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1亿美元。多位厂商代表表示,“国家队”与丹东联手,带来的“羊群效应”不可估量。

与展会上众多国外代理商形成鲜明对照,作为东道主的丹东34家参展企业,几乎是一水的“丹东创造”型企业。“仪器仪表是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领域各种高新技术的集成和结晶,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战略性产业。”几乎每一个丹东企业展台,都不无骄傲地向中外来宾展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不夸张地说,在仪器仪表领域,“丹东创造”让同行艳羡:东发集团20多年来一直是国内最大的煤气表生产企业,东方测控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核检测仪表研发基地,华日理学、奥龙射线、华通测控、百特科技、思凯电子等公司也都是国内同行业的佼佼者。长征火箭、神舟飞船、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领域,丹东企业提供的无损检测技术扮演“幕后功臣”。丹东生产的家用煤气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0%,工业用X射线仪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0%,核检测仪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0%,智能化配电监控仪表、激光粒度仪、IC卡煤气表、IC卡电表、IC卡水表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矿山尾矿监测系统、X射线实时成像、食品异物检测系统等新产品潜力巨大。

在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的同时,丹东仪器仪表产品还进军多个发展中国家,并与世界排名前十位的仪器仪表巨头开展了技术交流与合作。全市仪器仪表从业人员约1万人,工程技术人员占40%以上,已经形成了由专业院校、研发中心、生产企业组成的完整产业链。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刚刚发布的《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未来5年,全行业将大力推进企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长三角、重庆以及环渤海三个产业集聚地,扶植百亿元集团和特色企业,重点发展先进自控系统、精密测试设备、智能仪器仪表及新型传感器,建立精密制造、精益管理和现代制造服务的产业体系。丹东仪器仪表行业也正在着手解决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低水平竞争等产业瓶颈。“过去两年间,丹东仪器仪表年增长率几乎相当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一位参展厂商代表指着展馆内外忙碌的辽宁机电学院学生志愿者说,“这是丹东最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