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运动控制厂商市场策略选择

作者:IMS Research公司高级分析师 周万木 文章来源:IMS Research公司高级分析师 周万木 发布时间:2013-02-21
分享到
中国运动控制市场从2009年到2012年可谓是跌宕起伏,风云变幻.IMS Research公司高级分析师周万木认为,运动控制厂商可以有五种市场策略选择:总成本领先,差异化,聚焦策略和跟随策略(Me Too),一体化策略.

中国运动控制市场从2009年到2012年可谓是跌宕起伏,风云变幻。从IMS Research的中国运动控制市场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在经历了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后,中国运动控制市场在2010年取得了超过40%的爆发式增长,2011年继续高位运行,取得了不错的19%的稳定增长,但2012年却快速下降了19%之多。面对如此多变的市场,对于已经进入或者正在进入的厂商来说,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市场策略规划呢?

IMS Research公司高级分析师周万木认为,运动控制厂商可以有五种市场策略选择:总成本领先,差异化,聚焦策略和跟随策略(Me Too),一体化策略。

总成本领先并不完全是低价策略,个人认为台达是总成本领先策略的榜样,台达不仅能提供切合行业需求的产品设计和精益化的产品生产,还能提供总成本相对低廉的行业整体方案。总成本领先不仅针对台达自身,还针对整个产业链。台达产品比较稳定的性能节约了客户的研发资源,加快了客户产品上市时间,让售后服务和客户的生产维护成本也同时降低。

差异化是很多欧美公司的成功之道,这样的公司可以举出很多,比如丹纳赫(Danaher,Kollmorgen),Beckhoff, B&R,帕克(parker),伦茨(Lenze),博世力士乐(boschrexroth), Moog, LUST,Infranor, Elmo, Trio。这些公司虽然销售额不算特别大,但却可以维持比较高的利润。做小而强的差异化企业对一些稳健的欧洲家族企业来说是控制风险,保证盈利的最好策略。

差异化道路看上去很美,但没有技术实力和市场判断能力却很难做好,对本土厂商来说,更容易实施的是聚焦策略。可以聚焦到某个细分应用,细分行业,也可以聚焦到某种细分产品和功能,从微小的细分市场做起,深入细分市场,从低端进入,看准行业特点制造行业专用伺服。汇川就是个很好的聚焦策略例子,专注于电梯和注塑机变频器行业,做大了之后再往通用产品和其他自动化产品过渡。除了聚焦细分行业,还可以聚焦海外市场,相对于低压变频器行业,本土运动控制厂商的海外业务还比较少。在低压变频器领域,中国本土厂商一方面在国内市场做得风生水起,一方面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英威腾,欧瑞,希望森兰和广东的一批中小企业的海外业务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制造业产业转移继续,印度,东南亚,拉美,东欧和俄罗斯对高性价比的运动控制产品的需求在持续增加。墙内开花墙外香,也许海外市场对本土厂商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跟随策略(Me Too)对本土厂商来说是最容易最自然的策略选择,但最容易的道路也许是最难的,伺服行业波动性比较大,市场好的时候可以赚快钱,但市场波动的时候随波逐流对采用跟随策略的厂商就会是一个考验。如果选择跟随策略,需要明确的问题是向谁学?怎么学?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本土厂商来说,学欧美厂商不好学,只能学日系台系厂商,再替代他们的产品,抢占他们的市场,其中过程会比较辛苦,但我们已经看到埃斯顿,汇川,迈信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体化策略分为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就是往上游或者下游发展,从产品竞争过渡到供应链竞争,比如做伺服的厂商开始做机器人,做注塑机的厂商开始做伺服电机,做伺服电机的厂商开始做编码器。横向一体化主要是指从做单一伺服产品过渡到做整套运动控制产品,再从运动控制产品过渡到上位控制,PLC,人机界面, I/O, DCS等完整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英威腾和汇川等正在往这个方向走,逐渐从单一产品线向局部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展,他们会逐渐进军中端市场,路漫漫其修远兮,期待中国本土企业中能产生像西门子,施耐德一样的自动化公司。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