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机器换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

发布时间:2015-08-03
分享到
东莞市市长袁宝成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机器换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希望东莞机器换人在解决劳动力短缺的时候、结构性收入的同时,培养出一个机器人产业。”

表象上看,这是一股“机器换人”浪潮,但深入其中也不难发现,这实际上是中国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典型样本。

“你们宿舍有没有WIFI,有没有电脑?”7月21日,美的公司在佛山的中央空调车间里,其车间主任陈贤勇说,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现在招工遇上90后,特别难。

佛山市市长鲁毅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服务过多年。他在接受“粤创粤新”媒体采访团采访时透露,根据佛山社保局调研的数据,佛山春节后的返工率仅为87%。这意味着,年前100个工人上班,年后只有87个工人上班,缺13个工人。鲁毅认为,中国人口红利的拐点已然到来。

从这一点出发,包括佛山在内的“世界工厂”珠三角,正经历大规模的智能制造升级,让机器人更多地承担流水线上繁重、枯燥的劳动。

表象上看,这是一股“机器换人”浪潮,但深入其中也不难发现,这实际上是中国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典型样本。

我们观察到,“机器换人”或许是不得已的选择,对珠三角而言言,既蕴含着机会,也预示着挑战,转型成功将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东莞、佛山不仅有玩具和陶瓷称雄世界,还有庞大的机器人上下游产业为中国和世界提供智能制造工具,但它的前提条件是,珠三角要及时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重新匹配资源,让科研接近市场,真正实现“创新驱动”。

机器换人成本账

为适应新一代劳务工的要求,美的公司在车间装了WIFI,在宿舍还装了空调、电脑,甚至配了健身房。

即便是这样,对包括美的在内的珠三角制造企业来说,招工还是一年比一年难。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农民工增长率已经降到了0.1%。而在2010年,这一数字是6%。不出意料,今年下半年或是明年,我国农民工将出现负增长。

用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的话说,中国的农民工正在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可以说不再是取之不尽的蓄水池。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过去30年,靠廉价劳动力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已尽。

用机器代替人工,成为珠三角制造业的现实选择。

在美的的中央空调车间,一台约三米高的码垛机器人正在按程序把成品从生产线上取下并整齐地堆放在一旁,而堆到一定程度就有小型运输机器人过来把货物运走。

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该车间一共有25台这样的小型运输机器人,每台至少可以替代一个工人,另外,还有8台机器手。为此,车间一共投入了1700多万。

而整个美的集团已经累计使用800台的机器人,截至2014年美的集团自动化投资累计投入20多亿元,效率提升15%以上。该公司计划2015-2017年新增机器人1700台,后期每年以30%左右的增幅投入机器人。

用机器换人划算吗?

在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佛山某陶瓷企业在喷釉工序上,原来需要10个喷釉工人,每人月工资6000-7000元,一年工厂要支付77万元;而用机器人之后,只需要两个工人,人工费用每年可节省60余万元。

更重要的是,用了机器人之后,由于精度大大提高,工厂的釉料损失每年可以节省约50万,废品率由原来的5%左右降低到1%,单这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省近600万。

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计算,在这一项目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和人工生产对比,每年节省综合成本689.6万元。按照机器人设备的产能估算,两套设备可轻松完成年产45万件的喷釉任务,因此设备的投入在1-2年内可收回成本。记者采访了解到,这正是企业可以接受的回收年限。

但对机器换人而言,除了解决经济性,还有个难点是工厂自身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科教局局长邓国军说,全流程自动化改造不是简单地从国外买回几台机器人就可以实现的,还要求企业有应用研发的人才和能力。

采访中,美的公司是其中做得较好的。前文中提到的码垛机器人就经过了车间技术人员的改造。该公司的王伟津和左新苗发现进口回来的这台机器人在工作中会出现吸盘脱落或者因吸盘吸力不足导致物品摔落,便通过加长机器人爪子长度等措施,大大改善了这种情况。

尝到甜头的美的加大了机器人方面的研发投入。据了解,美的正在大力推动产品部件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同时,美的旗下在香港上市、以零部件为主业的子公司威灵电机,已在开发、生产伺服电机等机器人的零部件。

此外,佛山市市长鲁毅透露广东省九大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华南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也放在了美的。“原来我们考虑是政府直接做,后来我们一想,应该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华南机器人研究院这块牌子就挂在美的研究院。”

在解决“劳动力短缺”时培育一个机器人产业?

但显然,更多的制造类企业没有能力自主实施机器人研发及应用改造。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曾对佛山的陶瓷、铝材等行业进行调研后发现,尽管企业进行机器换人的意愿强烈,但遇到的困难普遍是与实际工艺需求对接不上。

全球知名机器人制造企业ABB集团中国总裁顾纯元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当前“机器换人”浪潮中,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机器人来改变工艺生产流程。“否则企业会发现用了几年之后,招工问题是解决了,但如果不解决制造周期、成本以及整个工艺流程的问题,产品仍然没有竞争力。如果是简单的机器换人,那世界上这个任务早就完成了。”

顾纯元认为,在这方面,中国的产业是有机会的。

佛山、东莞等地的企业和地方政府显然也看到了这其中的产业机会。

鲁毅透露,佛山制造业大约需要2万台套工业机器人,但截至2015年6月,实际使用的仅有3000台套,市场空间巨大。为此,佛山着力引进世界机器人制造企业落户,同时加大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企业。到今年6月,佛山市内机器人生产、应用、服务的企业有上百家。

东莞市市长袁宝成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机器换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希望东莞机器换人在解决劳动力短缺的时候、结构性收入的同时,培养出一个机器人产业。”

袁宝成说,到目前为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全部在国外,但中国有做进口替代的习惯,先买外国的,我们来模仿制造、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已经聚集起了200多个机器人企业。

广东泰格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国内机器人企业沿引进、改良、自主创新路径进化的典型。

据介绍,该公司成功实现了机器人在不锈钢无痕免打磨工艺上的应用。但公司的目标不仅限于此。其总经理卢新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目前自主研发了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减速器,成本仅相当于进口产品的二十分之一。

虽然公司研发的这一产品质量还与国外产品有很大差距——泰格威减速器寿命还只有一年多,国外产品可以达到7年,但卢新建还是很为自己的公司自豪。“我们总是有一个前进的过程,但是首先第一点我们打破了国外的封锁,突破了它的核心技术。”

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卢新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研究减速器需要数学建模,涉及到很多理论,但公司并没有这样的人才,研究进度很慢。后来公司入驻了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借助广东工业大学的科研力量,很快实现研发突破。

事实上,上文中反复提到的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是佛山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平台。该研究院由广东省科技厅、佛山市、南海区、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以及广东工业大学共同建设,是一个开放式、网络化、集聚型的公共服务平台。

该院不仅牵头开展佛山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需求调研,还成立了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不时组织相关企业举办面向不同行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对接会。

更重要的是,研究院还发行“科技券”、“人才券”支持入驻企业引进高端人才,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泰格威的技术问题就是通过“科技券”,委托高校解决的。

对此,广东工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陈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研究院较好地实现了在高校和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高校成果转化不足的短板,也真正为珠三角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持,成为了“创新驱动”战略中的关键环节。“但目前这样的平台还很有限,未来需要更多这样能够实现协同创新的新型机构。”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