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把握每个阶段的核心目标

江苏利电能源集团选用IFS应用系统实现精细化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2016-03-31
分享到
我国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但由于存在行业垄断,电力行业的注意力多放在提高产能和安全生产上。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中心逐步从发电能力建设,向输电、配电能力建设方面倾斜,传统电力企业也愈加面临市场化竞争。作为传统电力企业,江苏利电能源集团在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时就坚定了以信息化建设支持企业发展的策略。目前,集团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支持下,以发电业务为核心,围绕电力生产产业链形成了集航运、码头物流、煤炭加工销售等业务的集团化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有效化解市场风险。

电力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革新、业务流程优化、系统规划、方案设计、系统选型、实施、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在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浪潮中,传统电力企业必需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管理效率,以不断谋求发展。

从企业资产管理(EAM)到企业资源计划(ERP)

成立于1988年的江苏利港电力有限公司(江苏利电能源集团前身),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利用境外资金合作办电的独立发电厂,目前发电能力(装机容量)位列全国前十。

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江苏利电能源集团从2002年开始采用点检定修制进行电力设备维护。为了适应这一转变电厂设备维修管理的新模式,利电能源集团决定引进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

利电能源集团信息化主任林波表示:“在决定采用EAM系统之前,我们曾使用自行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但是由于缺乏企业管理的全局观,系统显得比较孤立,无法满足点检定修模式的需要。而在2002年前后,发电厂信息化建设比较热门的举措就是引入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我们也希望通过使用EAM系统解决我们这种资产密集型行业的维护维修、配件管理、库存管理等核心问题。“

IFS软件系统架构的可扩展性以及丰富的行业经验最终吸引了利电能源集团。“发电厂管理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IFS最初为瑞典的核电厂提供维修维护管理服务,因此IFS的软件特别贴合发电厂的实际生产需要。此外,其软件采用的模块化架构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使我们未来的功能扩展成为可能。“

“发电厂信息化建设方面,当时一直在争论,是选用EAM还是ERP。EAM显然更为实用,而ERP当时则被认为不太适合中国企业的发展需要。我们认为EAM可以作为信息化建设的起点,成功之后可以不失时机的再引入ERP,因此我们选择了IFS可扩展的EAM系统。事实证明我们当时的做法是很明智的,避免了过多投入,也有效降低了成本。“谈及十多年前的决定,林波不无感慨地回忆道。

“我们希望选用软件后,不仅解决当前问题,更希望能够适应长远的发展需要。IFS的EAM系统解决了我们在维护维修方面的问题,随着提高管理水平需求的增长,我们在2005年决定在IFS原EAM系统的基础上继续引入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销售管理等模块,形成ERP系统,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扩展,从精细化的资产管理深化为精细化的企业资源管理,从生产车间型向真正的现代企业实现转型。“

目前,利电能源集团已经形成了利电企业资源管理及厂级监控信息系统两大应用平台,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发电厂的目标。目前8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接近4000MW,成为江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

以信息化推动集团变革和发展

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一直是利电能源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在不同发展阶段,信息化系统都为利港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2004年,随着新一轮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利电能源集团开工建设了4台630MW燃煤发电机组。尽管发电规模急剧扩大,但管理和运营人员却并没有增加很多,因而对原有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是我们在2005年决定在原EAM基础上扩建ERP系统的原因,希望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增强管控能力,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

2009年,电力行业竞争加剧,煤炭市场日趋紧张,发电利润不断下滑,发电厂进入微利甚至亏损的状况。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化解市场风险,利电能源集团在能源产业链上向上下游拓展,以发电板块为基础,于2010年组建了航运、码头、煤炭销售等专业公司,成为集煤炭加工、物流、航运、发电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能源集团。

“集团化的转型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煤炭占发电行业70%的运营成本,煤炭价格直接影响了发电厂的效益。采用集团化运营,不同分公司之间能形成有效联动,各版块业务紧密协作,使资源得到极大整合,降低整体经营风险,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但这也意味着集团需要为下属子公司的业务提供有力支持,若没有IFS这样优秀的信息化平台支持,在业务翻了很多倍的情况,仅凭原有的员工肯定无法实现这样高效率的企业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集团化管控,将各子公司纳入信息化体系,利电能源集团在2014年将原ERP系统升级至IFSApp8。林波表示:“随着系统产品迭代,原有系统的支持力度逐渐变弱,老版本越来越无法适用新的IT应用环境。当我们将子公司管理纳入集团ERP系统时,需要大量优化和客户化以实现集团化管控,而IFS App8本身已经包含一些我们所必须的新功能,无需再次进行定制化。”

目前利电能源集团下属拥有围绕发电产业链的12个子公司,员工总数约1400人,IFS应用系统覆盖所有部门和子公司。未来,利电能源集团计划将集团化运作转变为集团化经营,让子公司单独运作,实现更加市场化的运作。

优化创新,深化管理

在信息化建设中,利电能源集团始终认为管理信息系统不是孤立运作,需要为企业管理服务,支持不同历史阶段企业的管理转型,而不断转变思路,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深化管理是保证企业不断取得发展的关键所在。

“96-97年,我们自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由于当时没有业务流、流程化的意识,都是有什么需求就开发什么模块,开发的内容不仅是孤立的而且也没有企业管理的全局观。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工单就能把维护维修的各个资源和流程结合在一起。当时,我们只是把手工工作变成电子化而已,没有从根源上解决企业管理优化的问题。”林波回忆道。

“后来,我们意识到吸收软件系统中先进的管理经验才是重点。信息化项目不仅仅是软件项目,更重要的是对管理理念和管理文化进行革新。”谈及信息化建设初期的困难,林波表示最困难的是改变原有的思路和习惯,包括改变原有的工作习惯和流程,如从原有配件管理的手工记账纳入系统化管理,取消小仓库,统一库存管理,以及调整传统的发电厂管理架构对人员进行重新分配,加强对员工进行计算机使用培训等。

在系统成功上线后,利电能源集团还大力开展培训和持续性改进。数据是信息化系统的基础,面对设备编码不统一的问题,利电能源集团投入大量人力完成了几万条设备编码的编码规则设定和编辑工作。此外,利电能源集团还每年投入人力物力,保证新老功能在IFS系统平台上稳定运作。作为最早使用PDA手持设备进行库存管理和巡点检管理的发电厂,利电能源集团还实现了检修文件包的全部数据库化,将检修维护标准纳入信息化系统,不仅方便设备检修项目的策划,检修费用也能一目了然。

随着新兴技术不断进入传统行业,林波坦言,云计算、移动应用、可穿戴设备等或将为企业发展带来革命性改变。“在集团化管控信息化建设中,利电能源集团也关注新的IT技术的应用潜力,比如通过社交软件加强员工的管理和联系,使用可穿戴设备实现更便捷的数据获取和传递,或是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分析设备故障概率,实现故障提前预警,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考虑的内容。”

谈及与IFS的合作,林波表示:“IFS应用系统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动态、可控、统一、全面集成和协作化的信息应用环境,使得各项资源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并协同完成各种复杂的业务处理,帮助利电能源集团成为环保、节能、高效的发电企业。”

客户证言:

“IFS应用系统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动态、可控、统一、全面集成和协作化的信息应用环境,使得各项资源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并协同完成各种复杂的业务处理,帮助利电能源集团成为环保、节能、高效的发电企业。”林波,利电能源集团信息管理部主任

关于江苏利电能源集团

江苏利电能源集团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能源板块中的核心企业,在原江苏利港电力有限公司的基础上,以发电业务为核心,围绕电力生产产业链形成的集航运、码头物流、煤炭加工销售等业务的集团化企业。江苏利港电力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利用境外资金合作办电的独立发电厂。

目前,集团下属12个子公司,覆盖发电、热力、检修服务、航运、码头物流、新材料等板块。发电企业有江苏利港电力有限公司、江阴利港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检修服务企业有江阴利电检修服务有限公司,航运板块有江阴利电煤炭运销有限公司、上海中信轮船有限公司、江阴信安拖轮有限公司,码头物流板块有中信江阴码头有限公司,其他还有江阴利源有限公司、江阴利电热力有限公司、江阴利电资源综合利用开发有限公司、无锡利信科技有限公司等。

运用的IFS 模块

江苏利电能源集团选用IFS的财务、人力资源、设备、维修、物资管理、销售管理、项目管理、计划预算管理、码头营运管理、文档等模块,覆盖财务部、计划部、人力资源部、安监部、发电部、资产管理部、生产管理部、检修公司、港务部、码头公司、物资公司、煤炭采购部门等几乎所有的部门和子公司。

获得的收益

· 透明的信息共享

· 高效的企业管理

· 优化集团管理流程

· 快速准确的报表整合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