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十大火热场景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4-09-22
分享到
机器换人不仅是中国制造对于“人工成本上升、原料价格上涨、出口订单萎缩”的大环境的应对之策,更成为各地政企联合突围、转型升级、技术改造、智慧工厂的新引擎。

比尔·盖茨曾预言,机器人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成为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事实上,近年来“机器换人”运动迅速席卷全国,成为工业革命和自动化发展的主旋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凸现的用工荒,令工业机器人开始活跃在制造环节——当年销量是前24年总销量的三分之一。据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东莞市机器 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预测,“十二五”期间将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市场需求量将以36%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8年国内“机器换 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8万亿。

机器换人不仅是中国制造对于“人工成本上升、原料价格上涨、出口订单萎缩”的大环境的应对之策,更成为各地政企联合突围、转型升级、技术改造、智慧工厂的新引擎。东莞市领导也高度重视机器换人,并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

东莞企业家面对面拓斯达掀起机器换人运动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自动化和智能装备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生产力,重点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先进装备进行 技术改造,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实现东莞智造高水平崛起,在东莞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协会、东莞市科技创新企业协会的组织下,9月3日,第88期东莞 市民营企业家面对面暨机器换人首场活动在莞商学院经信局分院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由东莞市经信局副局长刘福亮亲自主持,东莞市中小企业局局长黄怡、东莞市科技创新企业协会曾鑫国秘书长等领导带队参与了活动,包括陶瓷建筑业的 “领头羊”唯美集团、都市丽人、赢力机器人、普洛汇森自动化、浩瀚纳米等300多位民营企业家聆听了谷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带来的成功企业案例分享。

市经信局刘福亮副局长在致辞里指出:东莞是世界制造业名城,有世界工厂之称,曾经创造了无数的工业辉煌,而今,制造业成本的不断攀升,东莞数以万计的企业 也陷入这种困局,发展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在未来竞争愈加激烈的形势下,成本控制无疑成为首选,一场“机器换人”的新兴革命,在东莞大地悄然兴起,依 形势所逼,政府助力企业积极加快“机器换人”计划。

东莞机器人协会机器人改变传统生产方式

9月18日,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会长凌琳应邀率珠三角机器人企业考察团抵湖南参加长沙机器人产业园区系列活动。据悉,9月19日,长沙市发布《机器人三 年行动计划》、库卡讲座、雨花经开区考察的系列活动中,世界先进机器人运营商拓野机器人董事长、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会长凌琳携手世界级工业机器人库卡 CEO孔兵亮相“机器人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大讲坛。

按照会议流程,库卡CEO孔兵先生介绍机器人核心部位生产情况及应用:

(1)机器人技术在汽车行业的新应用;

(2)3C产品背后的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3)提升食品安全机器人如何来做;

(4)机器人技术在商贸物流行业的新应用;

(5)工业机器人如何实现机床行业的无人化。

拓野机器人公司董事长凌琳介绍了机器人集成生产情况,蓝思科技介绍生产线机器人应用体会,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寄华做总结讲话并发布长沙市机器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早在8月14日,中国长沙雨花经济开发区招商局长莫伟、管委会招商专员贺萃一行,围绕加快发展湖南机器人产业,先后赴东莞拓野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东莞启帆机器人集团、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调研。

图为协会秘书长陪同调研拓斯达3D打印、机器人等智能制造项目

莫伟表示,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长沙要把握“第三次工业革命”的 实质,聚焦推进机器人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基金和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湖南机器人产业核心竞争力。目前,雨花经开区正在抓紧招商,计划引进世界著名 工业机器人制造集团德国库卡,以市场换工厂,形成由10余家企业聚集的“机器人方阵”。而东莞作为国际制造名城,民营经济特别发达,刚刚成立的东莞市机器 人技术协会成了内地机器人产业链招商引智的重要窗口。

据介绍,工业机器人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当中占比达60%以上,长株潭作为中国汽车企业的“第六极”,已聚集11家整车企业,而发达的工程机械制造业以及新兴的轨道交通产业,也对工业机器人有着巨大的需求。

作为“制造大国”中的“制造大省”,广东省也早已察觉出大规模“机器换人”的市场趋势与商机。尤其在今年全省大力推动“两化融合”的部署下,结合打造珠江 口西岸沿海沿江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机遇,机器人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8月14日的《南方日报》报道称,珠海市于今年成功引进ABB国机(珠海)机器人 科技园项目,联合全球机器人领军企业ABB集团,共同打造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机器人研发和生产基地。

同时,东莞市日前也提出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目前,松山湖、南城、大岭山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也正在谋划,建成后东莞机器人产业的规模将由现在的90亿提升到 2016年的350亿元。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表示,去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增长率超过60%,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000 台,预计今年新增7万台,保有量达到20万台,未来几年,中国市场的需求会达到400万台工业机器人。

湖南机器人产业两条腿走路

杜旭辉书记表示,发展机器人产业将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聚焦于国际先进的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如ABB、库卡、安川、发那科等国际巨头;另一方面,集 成商是本体企业产品销售的最终实现者,园区正积极与新松、拓野机器人等国内知名集成商接洽。今年10月中旬,在深圳将有一场机器人专场招商会,雨花经开区 将全力以赴,争取在专场会签约5至8家企业。

“我们有市场、有基础、也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我们还需要比其他城市更具诱惑力的政策。”杜旭辉介绍,湖南省政府首次将工业机器人产业写入年初的政府工作 报告。而长沙市政府的政策将更加注重对需求端的刺激,即将出台的《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确定,将建立支持工业机器人专项 资金,实施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工程,对采购本市制造机器人予以补贴等系列措施。

杜旭辉表示,“湖南要抢滩机器人新经济,在引进企业上同样要做到扬长避短,同时我们正在积极筹划建立湖南机器人研究院,届时与机器人产业示范基地、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机器人展示体验等‘四位一体’,将加速向产业集群迈进。”

面对日益紧迫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包括长沙、洛阳、广州、重庆、常州、沈阳等地在内的近40个城市,都开始将推动发展机器人产业作为突围的重点方向。以广 州为例,在今年3月初的一次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广州市审议通过了《广州市推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提出了要在2020年,培 育形成超千亿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的计划,根据该计划,广州市8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都将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成为全国最具规模和最具竞争力的工业 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基地之一。

面对各地纷纷上马机器人产业园的热潮,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会长凌琳在东莞首场机器人产业高峰论坛上就提醒说,地方政府应该吸取前些年因各地纷纷上马风能、太阳能产业最终造成产能严重过剩的教训,避免机器人产业成为第二个“风能、太阳能产业”。

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秘书长蒋仕元认为,长沙具备建设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区的条件,作为中部大省长沙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包括科研资源、产业资源、人 才基础;有非常庞大的市场辐射能力,通过引进技术,建设基地,可形成上下游产业集聚;具有非常明显的材料基础,有材料优势就有成本优势。

张家港:加快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

近年来,张家港把发展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作为推动机械装备产业升级、加快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战略。到2015年,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全力打造核心技术引领、产业特色鲜明、龙头企业支撑的一流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园。

据介绍,张家港经开区作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研发、应用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已涌现出了一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其中,伊萨焊接作为全球最大的焊接材料和焊接 机器人制造企业,在经开区投资建设焊接机器人及自动化焊接装备基地,年产能400台(套);本土民营企业新美星机械自主研发制造的全自动灌装饮料设备,生 产技术居全国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市场垄断。截至2013年,装备制造业占经开区工业总量的比重达到44%,装备制造业从业人数超过3.4万人,其 中中级以上技工比例超过40%。同时,引进了中德职教合作项目,培养符合德国行业认证的机械行业高级技工。

“我依靠科技人才支撑,机器人发展的要素集聚加速。可以讲,张家港机器人产业已经迎来了战略性的发展契机,将成为全市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同时为其他 支柱产业的转型提供强大支撑。”张家港市委常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伟说。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建设智能装备、机器人科技研发平台6个,引进和培育市 级以上高层次领军人才29名,形成了从结构设计、传感识别到关节伺服、柔性控制、系统集成较为完善的科研体系。南理工工业机器人检测中心、哈工大智能装备 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年内建成张家港智能装备(机器人)公共研发及服务平台,将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科研创新平台支撑和高层次人才储备。

重庆:重点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

在重庆市长黄奇帆的主导下,重庆也于2013年3月通过了《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开始在两江新区规划建设一个占 地2平方公里的机器人产业园。当地的目标是,到2015年,集聚30家以上企业,形成4万台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年产值200亿元的生产能力;到 2020年,集聚200家以上企业,形成10万台工业机器人、100万台服务机器人、1000台特种机器人的年产能,实现年产值500亿元。

“机器人产业争夺的背后,是机器人产业巨大的蛋糕。据统计,早在2011年,中国机器人的新安装量已经超过2万台,超过美国和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 第二大机器人市场,而到了2014年,随着招工难的加剧,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开始以25%的年均速度。预计三年以后,我国市场年需求量将至少突破50万 台,10年后,中国机器人的年产值将接近30000亿元。”罗百辉认为,随着中国正在由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快速过渡,传统的生产制造技术已经不能满 足企业的生产要求,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技术正在成为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安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超200亿元

芜湖机器人产业园去年底集中开工的6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年产万台智能机器人项目今年1月落户合肥经开区,省经信委近日举行铸造行业机器人应用产需对 接……今年以来,我省紧抓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这一机遇,着力加快智能机器人应用推广、研发产业化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建设,产业集聚 发展态势逐渐显现。

根据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国家支持在皖打造机器人、新型显示两大产业集聚试点。芜马合地区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集 聚试点,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培育3家至5家产值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形成产业规模超200亿元。目前,芜湖市已规划用地5000亩建设机器人产业 园,依托埃夫特、瑞祥工业、陀曼精机等企业,集聚产业科技创新要素,打造以主机为龙头、关键零部件协作配套的机器人全产业链。芜湖市早在2007年就启动 了工业机器人项目,如今,领军企业安徽埃夫特公司已形成系列化工业机器人研发和制造能力,实际装机台数位居自主品牌之首,在汽车、家电、机械加工等多个行 业得到广泛应用。该市正在建设的6个重点项目,涉及工业机器人整机项目以及伺服电机、驱动及控制系统、精密减速机等配套的核心零部件项目。

合肥、马鞍山、蚌埠等地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继去年底总投资20亿元的泛半导体工业机器人项目在合肥新站区开工建设后,今年1月10日,年 产万台智能机器人项目落户合肥经开区,将生产各类机器人和自动化产品,为联想、富士康等多家笔记本电脑制造企业提供智能设备。合肥不仅正在推动机器人产业 的重大项目建设,还计划组建机器人技术服务平台等若干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位于马鞍山市的安徽惊天液压智控股份有 限公司,是目前国内从事高危环境作业机器人研发生产的骨干企业,目前已制定较为完备的产品线规划,将促进破拆机器人在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在怀远经济开发 区,大富机电三期工业园今年1月开工建设,将生产制造工业机器人等装备。

“柳州智造”发力工业机器人

为满足市大中型企业对特殊技工人才的急切需求,“柳州大中型企业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示范项目推介”于3月中旬正式启动实施。

庞大的“柳州智造”体系中,工业机器人一族尚属“稀有人才”,主要“落户”于柳州市汽车、机械产业中的30多家相关企业。有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搬运 机器人、装配机器人、上下料机器人等。这种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能、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机器人,在目前的柳州市“人丁”并不兴旺。

由市科技局牵头,市工信委、市财政局以及广西科技大学、柳州市部分金融机构、广西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单位的协力下,“柳州大中型企业工业机器人 推广应用示范项目推介”即将正式启动实施。柳州五菱、福臻车体实业、六合方盛机械、日高橡胶制品、双英汽车配件等企业成为柳州市首批推广应用示范项目的企 业。

首批机器人推广应用示范项目中,既有完全自主创新研发的项目,也有与区内外科研院所合作的产学研集成创新项目,还有外购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项目。

柳州市的行业专家、企业科技人员对此形成共识,机器人已是衡量制造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劳动密集型的模式已经受到严峻挑战,机器人在解决技能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等方面起到至关作用。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瞄准柳州市汽车、机械等支柱行业,形成推广示范的龙头。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大中型企业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示范,旨在深度推进柳州市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融合,以增加“柳州智造”的产能和效益。力争近几 年在柳州市建立10家以上的机器人应用示范企业,提高其相应的工序应用率。同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机器人推广应用创新平台与服务体系。

广州市:大力推动工业机器人装备生产

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3日审议通过了《广州市推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将大力推动广州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机器人属于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是现代工业中尖端自动化技术高度集成的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中国机器 人产业已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期。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工业机器人在装配、点胶、搬用、焊接等一般工业领域已广泛应用,需求年增长速度达30%。广州发展工业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可有效应对要素成本和人力成本上涨。

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可以有效促进广州市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为此,广州将在未来几年培育工业机器人产业市场,大力推进各行业应用工业机器人,推 动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大力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快产业链配套和集群化发展;不断提升广州工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并 将加强资金、用地以及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按照该《实施意见》,广州将在2020年培育形成超千亿元的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其中包括形成年产10万台(套)工业机器人整机及智能 装备的产能规模,培育1-2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百亿元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和5-10家相关配套骨干企业,打造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全 市8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使广州成为全省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先行区。

天津:以装备制造拉动本地机器人发展

在近日落幕的第十届中国(天津)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机器人展商成为“揽金王”,成交额接近两亿元,实现成倍增长。事实上,迅猛增长已成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常态。业界相信,随着市场规模的登顶,机器人应用将从制造业巨头的专属利器,跃向更宽广舞台。

天津新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就是机器人。除了以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民用机器人,还有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军用机器人。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李铁军指出,国内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发展,源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和各地不断涌现的招工难。记者获悉,天津开发区企业员工薪酬已连续多年实现10%上下的年增幅。

“以一台能够上下料的工业机器人为例,它的售价为十几万元,能替代3个工人,连续工作近10年,价格却只是3个工人不到两年的工资。”张天江给记者算了笔账。

天津易而速机器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张天江指出,机器人适合动作较为单一、重复性高、对效率有较高要求的领域。据了解,目前焊接机器人每分钟可完成60个焊点的焊接,这是熟练工人难以胜任的。

“机器人可以在有毒、深海等条件较差环境中工作,这也是人所无法比拟的。”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赵臣指出。

而从产业类别上看,记者了解到,汽车制造业仍然是机器人应用最为集中的领域。而在未来几年,我国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将是目前的5倍,仅靠汽车产业的需求,将难以为继。

“未来市场将会产生深刻变化。”张天江表示,从国外经验看,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育,中小企业有望成为机器人市场上的重要客户,甚至是主力军。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小企业对价格敏感,对工业机器人操作精度等要求不高。如果机器人企业能够简化一些不必要功能,降低产品售价,中小企业的需求将被充分释放。同时,随着水下机器人、建筑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已从制造业领域走向更广舞台。

洛阳:密锣紧鼓布局工业机器人产业

2月19日,洛阳市召开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动员会。这个城市雄心勃勃提出了一个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和攻坚计划,称到未来三年,全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力争收入达到800亿元。

不久前,洛阳市正式下发《洛阳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下称《计划》)。该计划称,2014年至2016年,全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 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到2016年末,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800亿元,在装备制造业销售额中所占比例超过30%;在全市重点 工业领域实现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规模化应用,现有装备生产线智能化率超过30%。

“三个30%”目标的提出,立即在当地及业内引起强烈关注。记者注意到,在2012年,洛阳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

“发展工业机器人,是洛阳市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2月24日,洛阳市政府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早在今年1月份,在洛阳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的2014年首次常务会议上,就研究并原则通过了这一《计划》和《洛阳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在当时的会议上,洛阳市有关领导提出,将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成为洛阳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基地、国际有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产基地。

紧接着,洛阳市出台了扶持机器人产业的一系列政策,从税收优惠、招商引资、关键人才引进等方面对相关企业进行政策鼓励。

对于洛阳市的机器人产业如何突围,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则建议说,当地可以依托传统的制造业优势,通过首先发展数控一代装备和产品,积极培育精 密轴承、齿轮转动装置,进而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提升洛阳制造业,并积极培育机器人运用解决方案的集成商。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