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的发展模式

作者:刘婷 文章来源:MM《现代制造》 发布时间:2017-08-10
分享到
2017自动化智能集成解决方案研讨会中,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郝玉成发表了“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模式分析”的演讲。

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郝玉成

2017自动化智能集成解决方案研讨会中,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郝玉成发表了“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模式分析”的演讲。作为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方面的“老兵”,多年以来,郝院长一直致力于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方面的研究。在本届研讨会中,他与观众交流了“智能制造+”、未来的智能制造产品以及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的相关问题,对原理、本质、关键、路径、未来趋势进行了全面的分享。

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德国以智能工厂为主的工业4.0、美国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及西门子的总体集成制造系统,都是不同角度的智能制造,方向都是相同的。根据德国的数据总结,中国每年有3000亿美元自动化的市场,而智能制造的市场有上万亿美元比现在要大的多,因此智能制造市场有着巨大潜力。

而人工智能技术也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软件与一般信息技术软件系统不同,它是用数据驱动未来,与此同时带来的价值是巨大的,极有可能推动人类的进步。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还处于人工智能2.0战略阶段。

驱动原理为智能制造产品带来的驱动价值: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有一个驱动的事情,是在技术驱动;平台驱动利用平台化来驱动发展;生态驱动在应用方面驱动发展。

技术产品到最后都是要实现经济价值,因此经济原理必不可少。产品要满足多行业的需求,平台原理十分关键,平台化产品能够从三个方面产生效益,平台共享的经济效益,通过一个行业的发展带动分行业市场的发展;周边设备可以与产品形成二次叠加效益;此外仅依靠产品是不行的,只有构建整体解决方案才能实现第三级经济效益。

据2015年美国波斯顿公司统计,智能制造应用使各国制造业生产成本得到降低,韩国降低了33%,日本25%,加拿大24%,中国降低18%,今后十年制造业的成本还将降低16%;智能化能够延长服务的价值,智能制造是智能装备加数字化的过程,大数据在未来至关重要,其使得制造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外延;改变生产方式,这是最重要的。工业1.0、2.0、3.0、4.0衍变的过程中,装备不断智能化,正是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才得以降低成本,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构建“智能制造+”模式是关键,这需要五个方面的创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重点在三个方面:算法智能、感知智能以及认知智能;工业智能化技术创新,目前国内机器人的差距主要在软件、创新、制造精密度方面,依旧需要努力补足;精细检测方面,要求较高程度的检测是基本要求;标准化,智能产品不是单独个体,需要与设备连起来,因此集成标准十分重要;系统集成,横向集成即备层面要集成,纵向集成即从制造到MES系统以及ERP系统。

消费型数据、交易型数据以及关系型数据三者深度融合,保证制造过程的数字化融合;周边设备实现机器人的功能的不断延伸;利用数据实现远程服务,提高机器人远程控制能力;解决方案的集成化优化,不断的丰富和优化集成方案,不断提高智能化,改变生产方式。

制造系统越数字化,智能制造创新就会越平台化。未来机器人会成为一个智能制造的信息平台、算法平台、操作平台和集成平台。

规模定制越个性化,智能制造创新越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一定是依靠智能化平台来完成的,规模化、模块化的个性化将成为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的创新越智能化,产业发展就会越生态化。机器人将依靠自主分析、自主控制、自主优化、自主学习将构建未来的生态。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