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企业如何拒绝模仿 抢占国内机器人市场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7-16
分享到
作为全球工业设备消费大国,我国的工业每年都需要进口一大批的工业设备来维持正常生产运营.工业机器人也不例外.

作为全球工业设备消费大国,我国的工业每年都需要进口一大批的工业设备来维持正常生产运营。工业机器人也不例外。

提到机器人,作为我们平常百姓来说更多的就是想到那些具有人类形态拟人化机器人。但事实上,除了部份场所中服务机器人外,大都机器人都不具有基本的人类形态,更多的是机械手的形式存在,这点在工业机器人身上表现明显。

机器人,它是机电一体化的终极存在。目前,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平面关节型装、点、搬运、码垛机器人等系列产品,不少品种已经实现了小批量生产。但在基础零部件制造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造成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影响了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

工业机器人分为日系和欧系。日系的主要代表有安川、OTC、松下、FANUC、不二越、川崎等公司;欧系主要有德国KUKA、 CLOOS,瑞典ABB,意大利COMAU,奥地利IGM公司等。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大都被这两大派系所占据。而根据我国工业转型的形势来看,在2014 年我国会迎来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高峰。

中国机器人生产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则是要与狼共舞,跟国际巨头短兵相接,争夺市场。

而国内有关人士认为,国内企业总体上仍没有跳出跟踪模仿的道路。比如,焊接机器人是最成熟的机器人,但由于是跟踪模仿的产品,国内虽然搞出来,但外企马上降价,一举击溃国内企业信心。并且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机器人制造公司在技术上的软肋主要表现在电机技术、加工工艺两方面。国内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如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制造技术不达标,都要靠国外进口,这样也增加了(机器人)成本,削弱了价格竞争力。

因此,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要想在国内市场上和外资企业取得有利的竞争位置就需要在这引起相关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并要具有一定前瞻性,走出跟踪模仿的怪圈。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