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服务助增效节能技术融合促产业升级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MM《现代制造》 发布时间:2014-01-15
分享到
2013年,面对相对低靡的整体经济环境,自动化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完善市场服务,力求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探寻企业发展的新模式.


李峥 MM新自动化执行主编

2013年,面对相对低靡的整体经济环境,自动化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完善市场服务,力求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探寻企业发展的新模式。

自动化企业的发展需要快速响应国家政策,分析产业发展特征,通过对产品与方案的创新,满足行业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无论是国家城镇化政策引发的轨道交通、楼宇建筑;制造领域的增效节能;还是全球竞争下的高效制造、绿色生产,来自现场的数据量正在几何递增,而对于设备采集、传输、运算和存储的考验不言而喻。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成为自动化企业的高频词,智能制造引发了产业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种面向行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层出不穷。一方面,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与应用拓展;另一方面,以系统集成和工程服务为代表的服务类业务越发受到自动化企业的重视,从元器件供应商转变为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成为众多厂商的一致目标。林林总总的各种表象下是自动化企业在技术、经验、人才和管理水平的全方位竞争,最终受益的是各行业终端用户。

把握经济型工业控制产品市场需求,在新兴市场实现大幅增长是众多自动化跨国企业2013年的重点战略之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中存在大量对经济型控制产品的需求,该客户群体需要的不是复杂的功能,也无法负担昂贵的产品,他们需要的是“够用”的功能,负担得起的价格,但是产品性能和可靠性并没有降低,这就要求跨国公司对其经营方式和思维模式进行本质性改变,针对特定需求细分市场,为广大客户带来不同以往且更为适用的产品。例如西门子大力推进SMART(Simple简单易用、Maintenance friendly维护方便、Affordable价格适当、Reliable可靠耐用和Timely to market及时上市)战略,提供从PLC、数控系统和变频器到楼宇监控等超过160种SMART产品。施耐德电气推出面向工业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新兴市场的“睿易”系列产品,包含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运动控制、人机界面等产品。当然,这种改变需要市场的检验。

产业升级需要技术的支撑与推动,技术融合是当前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IT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相融合,使工业以太网和PAC的应用优势逐渐显现。集成了光学技术和成像技术的机器视觉在采集、识别与检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传感技术、数据采集和云计算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重新定义着智能交通、智能建筑和智能工厂,智能制造也成为产业的焦点话题。技术融合表面上丰富了自动化产品的技术性能,实现了功能扩展,提升了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降低能源消耗。其更深层次的意义是以数据为核心对象,通过对其的准确采集、高效传输和智能控制,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通过将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满足以虚拟设计、订单生产和柔性制造为特征的全新制造模式。2013年投产的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生产研发基地正式这种技术融合的成功典范。ABB则通过机器人制造系统、传动产品、高效电机和能效管理平台诠释着对智能制造和增效节能的全新理解。

工业机器人是现阶段多种技术融合的典型代表。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制造工艺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制造柔性。此外,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机器人应用的成本优势正逐渐显现。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市场。

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自动化企业的贡献。除产品本身外,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了市场对中国自动化人才的培养和引导,一批自动化人才成长起来,当年的基层工程师现在已成为各企业的中坚力量。对于今后,有理由期待更多。

借鉴厂商以用户需求为创新的起点,MM现代制造新自动化将进一步强化内容策划,坚持从读者需求出发,注重创新产品、应用热点和先进案例的报道,力求洞悉技术趋势和产业走向的同时,帮助用户切实提升应用水平。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