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细分市场时代来临 传统工业机器人市场井喷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4-10-21
分享到
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系统操控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不少装备制造企业解决人力成本上涨压力的利器,大量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对机器人替代人工的需求迫切。

从机器人体验中心可以想象未来的工厂什么样:指令首先传到控制中心,由这个“大脑”给各台机器人分配工作,像手臂一样的六轴机器人能完成搬运、焊接工作;像腿一样的AGV移动机器人能自主规划路径移动,并且可以动态调整;有眼睛一样的并联机器人能将物品分拣……

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系统操控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不少装备制造企业解决人力成本上涨压力的利器,大量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对机器人替代人工的需求迫切。

2013年东莞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链总产值已超200亿元。据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介绍,2013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国内机器人使用密度非常低,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也有一定差距。不过,中国劳动力成本正在上升,传统工业机器人成本降低,当两者的费用趋同时,消费市场将呈现井喷现象。

大好市场在前,国产机器人也开始发力。据罗百辉统计发现,目前全国已有机器人产业园规划49个,到2015年工业机器人产值可达5000亿元以上。天津市到2015年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沈阳抚顺新城去年宣布要建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预计年产值500亿元……

许多企业半路转行“杀进”机器人领域。东莞市普洛汇森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宗保表示,以前做数控机床、自动化装备的企业大多数采用的是集成创新—即采购国外关键零部件在本土企业完成组装,这样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另一方面容易形成价格恶性竞争,长期来看,整个机器人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整合先进机器人技术资源、优化机器人产业环境,培育机器人民族品牌。

2013年被称为中国机器人的新元年。据统计,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总市场价值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今年销量仍可能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但未来细分市场增长动力强劲,对机器人呈个性化需求,一种机型“通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总部位于广东358省道东莞厦岗繁华路段的造裕机器人格外显眼,进到园区车间可看到一排排往复机器人、六轴坐标机器人,而上到二楼工人们正在忙着装修一个偌大的机器人展厅,可以想象今后的机器人展会是不需要再像赶集一样专门抽空去赴会,而只要您经过这个路段都会被吸引进来一探繁华。当记者问起造裕机器人掌门人叶挺先生,什么时候开始着手这个新兴行业,让人惊奇的是,叶先生在8 年前就买下了台湾人经营的“造裕”品牌,并开始由传统的注塑辅机转型机器人自动化智能装备领域。不过,在叶挺总经理看来,未来更大的市场版图在民用领域,随着自动化进程的推进,智能制造进入千家万户,造裕机器人正在策划百城千店模式的“造裕餐厅机器人”,有望替代人工去做那些日常性、服务性的工作。

事实上,东莞素有“世界工厂”之称,近年来,用工荒频现,制造业名城备受考验。今年6月,东莞首次提出“机器换人”战略,提出打造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和6—8个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增强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动力,引领企业升级。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制造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第一品牌,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近年来已由传统注塑周边设备领域转型3D打印、工业机械手、智能打磨机器人、坐标式六轴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服务,近期率先在东莞各镇区连续路演了六场“做一年回本、买得起的自动化”的机器换人服务活动,引起业界强烈反响。

据拓斯达市场副总黄代波介绍,公司最近与东莞一光电公司共同合作完成了一条LED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机器换人改造,该公司是LED行业的领头羊之一,从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后的情况来看,生产效率相对之前提高了600%左右,直接人工相对之前减少了75%,在品质一致性、产品工艺、客户满意度上也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未启用全自动化生产线之前,一条生产线16人作业,每天能生产3000件左右;而在启用后,一条生产线只需4人作业,每天能生产21000多件,最高能达24000件。由此可见LED制造业实现机器换人生产能够不仅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红利,还能为制造业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收藏
赞一下
0